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-0818-895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行业新闻 » [舆情扫描]打假专家被打假?

[舆情扫描]打假专家被打假?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5-07-03 10:14:00

自诩为“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”的董金狮被抓了。6月29日,公安部在其主办的“2015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保护论坛”上,通报了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药案件情况,提到“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及敲诈勒索案”。其中的“董某某”指的正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。

曾因食品打假而名声大噪的打假专家董金狮,因为涉嫌食品敲诈勒索案而沦为被告,如此的跌宕起伏让人大跌眼镜,也吸引了舆论场关注的目光,因为这极富戏剧化的一幕,背后既有复杂晦暗的民意情绪和利益掺杂,还有模糊不明的食安现状和维权边界。

当然,董金狮案还在审理过程中,打假专家是否真的是该打的假专家,还有待法院盖棺定论。但是这不妨碍评论员们透过已披露的信息来审视董金狮其人其事,尤其是其堪称传奇的成名发家史。

且不论专业水平,董金狮的炒作能力堪称行业一流。评论员唐伟发表在《新华每日电讯》上的文章《“伪专家”成名是如何炼成的?》,总结归纳他的成功诀窍为:“善于包装和假装正义,让其充满了某种迷惑性和号召力是其成功的法宝”。他成名的起点便很有影响力,起诉北京两大知名餐饮企业使用劣质餐盒并胜诉,这“让他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,也使得相关企业和部门对之投鼠忌器,给其‘以打假为名,行盈利之实’创造了条件”。

另外,让他如日中天的还有其持之以恒、敢说敢做的行动力。这位“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”,是食品行业的“万金油”,无所不能无所不晓。徐刚在新华网评《冒牌食品专家董金狮为何能成“万金油”》中,形容董金狮为“全能型人才”,“50多个头衔,食品行业的问题都能发表观点”,并且其“发表过观点的领域也恰恰是食品安全的薄弱领域或者敏感领域”,所以董金狮“的确很适合我们媒体和公众的口味,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心”。作者总结,“董金狮的走红以及大名鼎鼎,其实反映了公众和媒体的盲从以及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缺乏”。

像江湖术士一样无所不能的“全能专家”之所以大行其道,自然是因为监督力量的缺位。

仅就董金狮所在的“国际食品包装协会”而言,一个没有在国家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备案的“野鸡协会”多年屹立不倒,足以说明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疏漏与乏力。而主管部门一直沉默的原因,斯涵涵在发表于中国青年网的评论《“食品专家”戳中食品安全的软肋》中特别指出,我国国内“没有主管食品包装的部门,也缺乏相关的系统的行业标准”。因此,除了强化协会管理,细化立法管理,落实法律法规是不能缺少的防范之举。

评论员毛建国的观点非常明确,“一个健康的食品市场,离不开监督的力量”。他在《北京青年报》上的具体阐述是,“在监督体系中,既包括来自主管部门的监督,也包括来自社会公众的监督”。在文章《真专家少了 伪专家自然就多》中,他专门强调,真专家也是社会公众监督的重要一员,因为“从常识上讲,专家学者有专业性,对于市场问题有着更清晰的发现,有着更独到的 观点;专家学者有独立性,对于市场问题更应该‘不吐不快’”。然而现实让他很失望,“这些年来,相对于庞大的专家基数,有多少专家对市场问题‘零容忍’, 又有多少专家像‘啄木鸟’一样挺身而出?”这景象和人们对真专家的期待落差不小,在人们心目中,“真正的专家,不仅有一肚子学问,而且有淋漓的士气,不阿权、不阿富、不阿世,面对不公不平不苛全不乡愿不犬儒,更应该承担起社会和市场守望者的角色”。所以他建议,专家们应该承担起责任,去推进社会进步和市场健康,彻底铲除伪专家们滋生的土壤。

新闻中,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是,董金狮涉嫌敲诈勒索的数额竟然高达600万元。食品企业为什么会给所谓的“专家”董金狮双手奉上巨额钱财?新华网评《被“骗子专家”敲诈的企业真是“忍气吞声”?》提出了这个疑问。作者郭元鹏质问道,食品企业们,把“专家”当座上宾,唯恐得罪,甚至被敲诈勒索,它们为何会如此忌惮?假如“被骚扰的企业都是光明正大的,都是没有问题的,都是符合标准的”,它们还有必要面对“专家”的骚扰而委曲求全吗?作者期待将来案件能释放出更多的细节,包括涉案企业的名称和具体事例,来解答他的疑问。

在食品打假的问题上,《法制日报》的评论《职业打假必须守住法律底线》首先肯定,为呵护“舌尖上的”安全,只要依法打假就没有问题,不管打假者身份是普通 消费者还是职业打假人。但是作者乔子轩更强调,食品打假也不能任性,打假人必须心中有法律责任和法律戒尺。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给打假赔偿划定了边界,其一是,“打假人并不能自恃握有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的把柄,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漫天索赔”;其二是,“以生产者或者经营者的把柄加以要挟,强制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放弃自身权利,其原本正当的打假之举就成为触法犯权的恶行”,也就是刑法中的敲诈勒索罪。所以,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,无论董金狮的专家身份是真是假,他的打假行为已然越界了。

不过,归根结底,食品行业乱象未休,一片浑水之中才有了摸鱼的各路“专家”,只有净化市场环境,提升行业标准,水至清了,假货赝品的保护色也就失效了。

(东方剪报)

* 表示必填留言:
* 联系人: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
公司名称: 请填写您的公司名称
联系电话:
* 手机号码: 请填写您的联系电话
电子邮件:
联系地址:
* 描述:
请填写采购的产品数量和产品描述,方便我们进行统一备货。
此文关键字:

相关资讯